賴玉帆校長簡介
校長 賴玉帆
學 歷:
• 學士 台東師範學院 數學教育學系
• 碩士 佛光大學資訊應用研究所
經 歷:
• 宜蘭縣七賢國小教師5年
• 宜蘭縣七賢國小總務主任6年
• 宜蘭縣復興國中數學及童軍教師2年
• 宜蘭縣私立中道雙語小學導師2年
• 台東縣東師附小、東海、海端、東河國小幼童軍團指導老師
• 中國童子軍國家研習營第139、156及167期服務員
• 永齡希望小學數學輔導員
• 國家教育研究院第165期國民小學主任儲訓班結訓
• 國家教育研究院第175期國民小學校長儲訓班結訓
• 指導學生宜蘭縣國中數學組科展第二名、第三名:102年
• 指導學生宜蘭縣國小數學組科展第一名:105、106、107、108、111年
• 指導學生宜蘭縣國小生活與應用科技組科展第一名:110年
• 指導學生IEYI青少年發明展暨台灣選拔賽全國雙料金牌:112年
• 指導學生IEYI青少年發明展暨台灣選拔賽全國銅牌:113、114年
• 指導學生入選台灣代表隊參加世界青少年發明展獲世界賽一金一銀:112年
教育理念:
壹、前言
從教學現場出發,看見「宜蘭 I learning!」
囝仔的童年只有一次,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慢慢的透過教育來學習並看待這個世界,陪伴孩子、引領正確的人生觀及清楚定位未來方向等都是重要的步驟。透過教育的本質與策略來實現孩子自我覺察的能力,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夢想才能啟航!
宜蘭城,是孩子們的大教室,沿著縣內推動教育的核心可以發現文化傳遞的軌跡與脈絡,以人為本、環境永續、美感札根、在地文化、接軌國際等教育面向,可謂是清楚的定位了宜蘭孩子的教育方針,培育具有好品格、愛健康、富有美感,了解在地,深化創意思考、國際觀的學子更是身體教育者的重大使命。
另外,在縣府的鼓勵及交通的便利發達之下,家長逐漸重視教育選擇權及學生學習權等因素,讓宜蘭的教育發展除了有一般體制內的學校努力發展校本特色之外,尚有實驗教育也蓬勃發展,打破傳統教育框架,不但具有文化、智慧、涵養及在地化特色的學校林立,放眼全台亦是實驗教育的領頭羊。目前本縣已有十所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其中包含三所公辦公營、三所公辦民營、三所原住民實驗學校及南澳高中部分班級實施實驗教育等,而從能力導向轉成素養導向的過程,顯示縣內在推動各類教育型態的不遺餘力及發揮教育政策的影響力,努力朝向使學生均能成為終身學習者的目標前進。
知識是為孩子開啟世界大門的鑰匙,身為學校的領導者,努力於重視教育的願景與內涵,「Every Kid Needs A Champion」是我對教育的願景,以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為宗旨,以用心帶好每一個孩子為目標,以成就每一個孩子為承諾。
貳、辦學理念
個人的辦學理念可分為以下四個面向:
一、一心:我的核心價值
個人在學校經營的核心為:內外兼修,實現共好
身為學校校長,我會運用所長,清楚教育政策的重點、推行在地與生活的教育、友善及關懷的領導、落實環境改善、營造校園美感、雙贏教育思維、推廣閱讀理解及素養、多元智慧與科技能力等,為整體教育環境注入一股活泉,打造品牌校園。
課程與教學是教育的靈魂,教育需有載體,發展需要藍圖,思考學校如何發展與定位至關重要,保持溝通與對話,時時依回饋與修正,懂得審時度勢,對生活具有敏銳度,在在皆考驗身為校長的智慧,我從進步主義學者杜威的「做中學」理論做為個人的教育哲學,體認教育即生活不只是口號,教育理論重視個體的發展、對外界事物的理解,藉由經驗不斷的重組與改造獲得生活技能才是利於學生現階段學習及走向未來的有用知識,以上是個人可以努力及項獻的方向和內涵,心目中的理想教育圖像應是:
- 提供孩子適性揚才,多元發展的機會,發掘孩子亮點
- 學習興趣從生活開始,家鄉的生活是孩子的人生基石
- 重視美感與創客教育的素養,懂得手腦並用的樂趣
- 學會發現問題並培養解決難題的專題導向學習能力。
- 鼓勵孩子認識自身優勢,自主學習發掘個人潛能。
- 學習正向思考、做好情緒管理,時時幫助他人。
二、雙贏:凝聚內部與外部的力量,共同建構學校願景
在此求新求變的教育新時代,教學現場也亟需突破環境限制而有解方,如何凝聚校內共識及爭取校外資源是學校永續的關鍵,每個人都有自身目標與步調頻率。曾看過一個有關鐘擺的實驗,原本三個頻率不同的鐘擺放在隔壁,方向對了、時間久了,頻率竟然會逐漸達到一致。這間接說明了若能掌握一致的方向,儘管一開始是不同的頻率人,但是隨著時間拉長,是可以看到效果的。
再者,內部與外部既都稱之為力量,我們知道力量是有方向的,兩力若能凝結共識方向相同,信念一致,即是合力,有了合力則推行物體時省力又快速,才能創造雙贏機會,帶學校走的更遠。反之,若兩力意見分歧甚至是背道而馳,則力會因彼此抵消,直至動能耗盡,也不會成功,十分可惜。因此,校長應力求結合內部與外部的力量,方能追求共榮,個人的具體的策略如下:
(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觀念
從為孩子好、為課程好、為行政及教學好、為教育整理環境好,家長定能感受到,社區及外部資源方能不斷挹注與支持,如此從內而外,內外兼修,才是教育最重要的進程,孩子的成長才是教育的可貴與成功之處。
(二)製造良好時機
凝聚共識發展願景需要了解彼此需求,身為校長,定期安排舉辦家長會、工作坊、親職講座等實體聚會,拉近彼此距離,建立良好對話機制,傾聽外界需求,蒐集不同觀點。透過數位影音平台、刊物、媒體等,主動積極,增進家長、社區及外部資源看見學校對願景的努力及用心。最後,再回到學校本身,由教師社群專業發展及週三進修時間,鼓勵對話並分享教學經驗與創新方法,推動跨領域合作來強化學校特色,建立對學校願景的認同感及向心力。
(三)運用SWOT分析現況的挑戰
校長可以先使用 SWOT 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盤點
學校目前的細部資訊,先有效利用教師連繫會議、校務會議等時機讓教師們知悉,一起化危機為轉機,讓凝聚共識成為一種習慣,有賴於校長的客觀分析、對環境的了解與專業的領導素養。再由平時與家長、社區等接觸的機會,適時傳遞校內共識及作為使其知悉,活化社區與在地資源的應用,連結企業與校友資源,一起化阻力為助力。
期許透過內部與外部力量的結合,建立彼此信任感,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精神,由短期(1年內)願景開始,再到中期(3年內)願景,定期檢討與調整,最後共築學校長期願景。
三、三思:教師專業能力,能居安思危、深思熟慮、見賢思齊
(一)師者的責任:
教育是良心事業,校長應鼓勵教師透過「教育愛」與「榜樣」 來實現用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因為,愛就是在孩子們的身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將無私的「教育愛」當做支持每位孩子的基石,就能發現孩子身上的光,點亮孩子學習的熱情。用「榜樣」來引導每位孩子,身教及境教的潛移默化,蛻變孩子身上的氣質,用正向的力量陶冶品格,讓教育愛從三好出發,養成求真求善求美的好習慣,逐步提升自我價值。用熱情的態度帶領孩子多元探索、課程創新、實現全人教育,營造一個溫暖有愛的校園。
(二)一起成長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校長是「首席教師」,在教學現場應協助教師提升專業能力,扮演領航者、推動者、支持者的角色,點燃教師對教學的熱情。
校長帶領教師朝向終身學習者的目標前進,持續學習發展教師專業、提升教學成效而創新教學、建立教學資料庫提供教學多樣性及同儕間的回饋與合作提升教學品質等等,都是有效增進教學能力的方式,核心的策略可從以下四面向努力:
(一)建立組織學習風氣:發展學習型組織,依個人興趣或是學校願景提升專業教學能力,訂定專業成長計畫,鼓勵教師進修。
(二)尋求可供發展資源:可從校內設備的建置與改善出發,提供教師良好的教學環境,營造適切的教學場域,接著引進外部人力資源,如大學、專家學者等,對學校願景共識及教師成長的方向提供良好助益。
(三)鼓勵同儕合作學習:透過 PLC,讓教師進行分組討論,互相觀摩、意見交流及共同成長,進行專業對話提升教師素養。
(四)研發創新教學課程:鼓勵教師善用科技,運用教學創新及多元評量進行翻轉教學。
校長應建立適合的獎勵制度,並公開表揚,鼓勵師專業成長,如創意教學、特殊優良教師、師鐸獎等,讓每一位老師在成就孩子的同時,也一起成就了自己。
四、四面八方面面俱到:建立優質的行政及教學團隊
領導首要面對的是「人」,因此建立優質的團隊需以「人」為核心,明確的願景讓「人」有所遵循、團隊的認同感讓「人」有所依歸、良好的資源引進讓「人」有所方便、立即的問題解決讓
「人」有所放鬆、完善的分工讓「人」覺得公平,定期的溝通讓「人」得以拉近,專業的能力讓「人」充滿信心,舉凡以上跟人有關的事物,都是身為領導者需積極面對的重要課題,不能視而不見。
學校不是校長一個人的學校,需要人的支持,需要有團隊才能做事,校長秉持熱誠與責任,運用韌性領導做為基礎,目前宜蘭的教學現場多為小班小校,打造高效能行政團隊,簡化行政流程、提升專業行政知能、數位化管理、培育人才,努力和行政團隊積極爭取資源,打造設備充足的永續校園。而在教學團隊方面,努力和教學團隊共同落實課程專業,發展精緻教育,提升教學專業,帶好每一個孩子,營造溫馨共好的和諧校園。
校長應建立目標導向逐步提升行政團隊效能及教學團隊品質,善用鼓勵與對話,溝通了解需求,PDCA的循環式品質管理,以期帶領團隊認同感、責任感、向心力與信心。
五、期許五福臨門:我將如何落實中央及縣府政策實驗教育在臺灣的發展已有多年,從早期體制外的發展模式,歷經民國八十八年公布施行教育基本法及民國一○三年公布實驗教育三法,讓我國的實驗教育的體制在現代思潮的影響下除了能有不同的新風貌提供家長選擇之外,也因實驗教育之專法讓學校有法源可遵循並且讓有特定教育理念的學校得以進行轉型。
迄今,已有許多不同理念的實驗學校陸續成立,以特定的實驗精神支撐課程架構,為教育提供更多元化及更有彈性的學習空間,開發學生潛能,讓「實驗的理念」更具體,被更多人看見,而實驗教育的精神也有了實踐的機會與揮灑的空間。
個人的成長背景是家鄉宜蘭,早在民國九十年人文國小成立,成為縣內第一所實驗小學開始,及至後來縣府為推動偏鄉小校發展學校重點與特色,於民國一○五年研訂「宜蘭縣指定所屬學校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辦法」,再於一○八年修正原來辦法名稱,新名稱為「宜蘭縣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辦法」。
如今,擔任大進國小校長一職,我會秉持現階段實驗教育學校的精神,在既有的良好基礎上,繼續努力配合中央及縣府的政策,力求並確保116年即將到來的第三期實驗教育計畫是完善可期的。
誠如個人的辦學理念在行政、教師、課程、家長及社區、孩子等五大主軸所積極努力的目標,讓大手小手,攜手共進,我願用「心」成就希望、盡「力」帶來共榮。
最後,創編兩句詩句以為自己期許辦學能五福臨門,所遇皆善,「大善童心齊飛揚,進文修武耀璀璨」,學校團隊準備好了,大進優秀的團隊一起努力,期盼學校能傳承有口皆碑、打造品牌學園、再創美好經驗,繼續朝永續前進。